close
          七月初投稿中國時報徵文獲選,我一高興,看到國語日報徵文「大家談教育」,希望各界體檢國中基測,我滿腹牢騷,立刻坐到鍵盤前敲了一篇寄出去,結果石沈大海。
 
我以為自己寫得太激動,所以人家不要,沒想到一個月後的今天收到530元的郵政匯票,還以為中國時報重複寄來稿費,但是上一筆是500元啊。原來我的文章早在7月13日就刊在國語日報上了,因為家裡沒訂報所以沒看到。
 
真是開心啊,自己愛寫,還可以拿錢,這種感覺實在太好。我決定把賺來的稿費捐出去,現在是1030元,平均一個字一塊錢,投資報酬率超乎我的預期。看來架部落格真是訓練自己寫作能力的好方法!
 
有趣的是,報社主編都不喜歡我為文章取的標題,這篇我是沒下標題,標題又是主編的傑作,哈哈!
 
制度改善了 人的觀念呢?(國語日報96年7月13日)
 
  永遠記得多年前看「海闊天空」影片,聽李遠哲談教改理想時,我內心的悸動。曾經被聯考壓得喘不過氣,後來又站在教育第一線為人師的我,多麼希望學生能隨著教育改革,逐漸擺脫惡補與升學的競爭,快樂成長。可是七年了,我的學生還在水深火熱中載浮載沉。
 
  制度再好,人的素質沒有改善,一切都會變調。多數大人都急切的要孩子學得更多,但是從來不問他快不快樂?整個教育的基本精神從不把學生當作主體,專家忙著展現自己的教育專業;家長忙著替孩子規畫可靠的未來,可是沒有人把眼光放在孩子身上,問問他們:「你想要怎樣的人生?」
 
  我是國文教師,我認為基測一綱多本的方向是正確的,對基測國文考題出題的用心更為激賞,因為,我們不用局限某些範文重複練習,基測為我們打開了文學的視野,教我們不要再像聯考時代鑽研那些枝微末節。「閱讀給你力量,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。」我支持這樣的教育理念。
 
  可是家長不認同,說是要把每一個版本都讀熟,把孩子丟給補習班求得心安;連教師也焦慮,不是鼓勵學生大量閱讀,或引導他們接觸更多的作家、不同的類型作品,反而為了和補習班拚成績,訂購更多的講義進行疲勞轟炸式的教育。
 
  因此,當大家為了量尺不公,質疑基測的可行性時,為什麼沒有人反問大人,差那幾分很重要嗎?從第一志願掉到第三志願,人生就毀了嗎?如果大人不把分數看得如此重,臺灣的升學競爭會這麼慘烈嗎?
 
  總歸一句話,整個臺灣都被綁在分數的迷思裡,用數字來定義一個人的成就,我們如果不能從這一部分解脫,就無法從教育來改善所有的不公平。要教改,先從大人的腦袋開始改。
 
 
(主編刪了末段第一句話,我認為刪得好,嘿嘿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