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近有一支廣告在新聞時段很密集地播放:幾個國小階段的小孩在鏡頭前大聲地喊「to be or not to be !」;不說功夫說「kung fu」;以流利的rap表現他們高人一等的英語能力,廣告結尾還很深情地說:「他們都是何 x 仁的孩子。」雖然只是美語補習班的廣告,可當我想到,不知有多少家長看到這個廣告為之嚮往不已時,竟升起國之將亡的悲情。
 
兩年前,在電話裡和台北教書時的同事敘舊,她是我的學姐,教英文。當她跟我抱怨台北雙語幼稚園的學費有多貴時,她的小兒子剛好吵著要喝水,我聽見她跟兒子說:「On the table!」連講兩次,她說要讓孩子習慣聽英文,因為在學校已是全美語的環境,回家怎能怠惰,不然每個月上萬元的學費豈不白花?
 
在台灣,所謂的雙語教育就是忽視中文強化英文,你看連余光中都跳出來當「搶救國文大聯盟」的召集人,就知道中文在台灣基礎教育的地位如何。在我自己任教的中學,不僅舉目所及都是雙語標示,連升旗,司儀都是先講英文才說中文,搞得比美國學校還正統,學校因此名聞遐邇,校長官運亨通。
 
三年前請育嬰假時,每天推著在嬰兒車裡的涵涵,帶著兩歲多的阿咪去公園玩,總要不斷打發那些勸你訂英語教學雜誌,買英語啟蒙教材,提醒你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推銷員走。我總是讓他們以為我是偏執狂,因為我都很不識相地反問為什麼我的小孩一定要贏。
 
我們不都是上國中才正式學英文的嗎?我們有因為起步比較晚,當年的程度就輸給現在的小孩嗎?我的好友Sandra還有本事在國外大學擔任英語教學的課程,她可是說台語長大的。
 
所以當我讀張大春的專欄「認得幾個字」時,總是很感動,我雖然不像很多人熱衷讓孩子接受讀經教育,可是鼓勵孩子背三字經和唐詩是一定要延續的傳統,想當年父親在燈前一首一首教我千家詩的畫面,那樣的啟蒙多麼自然而美好!
 
同樣的感覺在我們陪小孩看布袋戲「史豔文」又湧現,當庸兒跟史豔文抱怨遇到討厭的人要怎麼辦時,史豔文以一長串典雅的台語回答:「你就忍他、讓他、不管他,看他要如何。」我認為這199元的DVD比全套十二萬的迪士尼美語教材更值得。
 
我不在乎阿咪將來是不是要出國當台傭才能養活自己,也不害怕涵涵加入歌仔戲團去演戲,只要她們能獨立,對這個社會有貢獻,哪怕只是眾人眼裡的一顆小螺絲釘,我都支持她們。
 
我只怕她們不知道自己是誰,不知道中文的美,即使科技再怎麼進步,台灣如何國際化,身處地球村的世界裡,我們唯一跟人家不一樣的就是根植於「中文」的文化與傳統,有一天當我的孩子們累時,她便能從李白、蘇東坡或余光中的作品裡得到安慰,透過中文暢達的表達自己(甚至以此學得更扎實的外語能力),並從中體會自己的價值為何,以自己的文化為傲,也許這才是全球化的未來,幫助孩子站得更穩、看更得遠,得到尊重的王道。
 
正當世界興起中文熱的此時,我們還把英文學好當做一種時髦一種癡狂,一逕把自己的下一代塑造成「四不像」:不管英文有多溜,人家看你永遠是外國人,不但中文素養不好,更以自己的文化傳統為恥……唉呀呀,不想則已一想就輾轉反側憤恨難耐,真想改一下黑白郎君的台詞:「為什麼別人的快樂竟是我的痛苦?」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