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3307.jpg 

剛開學沒多久,派大星就和十幾個同學到電影院看了《艋舺》一片,從那週開始,其中幾個每天就在午餐時間演幾段給我看,本來午餐就很熱鬧的我們班,頓時就變成了廟口幫和後壁厝幫,好不容易才矯正的少罵髒話的風氣,又被《艋舺》風潮給污染了,我覺得不管是派大星還是屁眼哥,演得最傳神的就是出口成髒的那股狠勁。

 

連我爹娘都去電影院跟流行了,好不容易找到小孩都不在身邊的黃道吉日,專心觀賞了《艋舺》一片,我的心得是:只要把髒話消音,《艋舺》其實是一部衛教片嘛,從頭到尾都在說教,只是從不同的人嘴巴講出來而已。

 

明明就是流氓,「和尚」還要忙著講述艋舺歷史,不是很突兀嗎?還有豆導即使要緬懷青春,為什麼還要用「黑幫老大前女友隱瞞自己生下他的種,兒子也步其後塵,來不及相認就橫死街頭」的老梗;我覺得最好笑的是,「蚊子」去跟他爹交代遺言時,這外省掛黑幫老大(就是豆導自己演的那個角色)突然很正經地說:「風往哪裡吹,草就必須往哪裡倒。我年輕的時候也以為自己是風,等到遍體鱗傷,才知道原來我們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草。」我不知道原來早年的台北流氓除了懂歷史外,也是文武雙全的。

 

我還懷疑豆導是用本片向兩位導演致敬:一是導《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》的中島哲也,另一則是《斷背山》的導演李安,請看片頭那一段演繹「意義是三小?拎盃只聽過義氣,沒聽過意義」的處理,根本就是松子那荒謬人生的KUSO風格;還有「蚊子」那張富士山下櫻花盛開的明信片,以此連結父子之情的安排,也是《斷背山》同志情誼的翻版,由此可見,導演還是專心導戲就好,劇本就交給作家去發想吧,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寫又能導?張藝謀的《十面埋伏》就是個大失敗,豆導應學學李安的智慧,為什麼不挑金庸的小說拍卻拍王度盧的《臥虎藏龍》?劇本好不好真的關乎故事精不精彩,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!

 

最後的結尾真的太煽情了,兄弟互捅還有餘裕表述各自對「情義」的看法,害我一邊飆淚一邊狐疑:「現在是怎樣?換蚊子說教了?」我是一個哭點很低的人,看到原本情義相挺的朋友居然自相殘殺,當然心痛啊,可是那刀子直捅、鮮血直噴的畫面又讓我生氣了,暴力也是美學的拍法根本是莫名其妙嘛!

 

不過說《艋舺》會教壞小孩的大人到底有沒有看《艋舺》?從頭到尾豆導都很用力的在告訴觀眾:歹路不可行,已經臻於宣導短片的水準了,既然連立委都可以說「不敢哺乳是怕奶太小」這種話,那麼給青少年看《艋舺》又有何不可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